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动态 > 正文

    避免“内耗式”教育

    发布时间:2025-01-10 18:11:55    来源:梧州日报     浏览:本月:

      所谓“内耗式”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在教育子女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冲突和争执。家庭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成绩,而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健康。“内耗式”教育虽然可能出于善意,但会破坏家庭和睦,也可能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避免“内耗式”教育发生。

      建立共同的教育观念。在现实中,许多家庭因教育观念不一致而产生矛盾。赵明夫妇(化名)曾是大学同学,他们对孩子小杰(化名)的教育却存在分歧。赵明主张严格管教,而妻子王莉(化名)则倾向于宽松自由。在多次争论后,他们决定坐下来,深入交流彼此的想法,最终达成共识:教育应以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这一转变不仅减少了家庭矛盾,也让小杰在更加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设定合理的期望。李华夫妇(化名)对女儿小雨(化名)寄予厚望,希望她能成为一名钢琴家。然而,小雨对钢琴的兴趣并不浓厚,反而对绘画情有独钟。李华夫妇意识到这一点后,及时调整了期望,鼓励小雨追求自己的兴趣。他们为小雨报了绘画班,并经常带她参观画展。在父母的支持下,小雨在绘画领域取得显著进步,也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张伟夫妇(化名)的儿子小铭(化名)是个内向的孩子,不喜欢与人交流。他们曾试图改变小铭的性格,但效果不佳。后来,他们通过阅读育儿书籍和咨询专家,了解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方式。于是,夫妻俩开始尊重小铭的个性,鼓励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在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下,小铭逐渐变得自信,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

      加强沟通与理解。陈红(化名)和儿子小强(化名)的关系一度紧张。小强觉得母亲总是干涉他的生活,而陈红则担心小强会走弯路。在一次家庭会议上,他们决定坦诚地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感受。陈红表示会尊重小强的选择,但也会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小强则承诺会更加自律,不让母亲担心。这次沟通后,他们的关系得到显著改善,家庭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刘伟(化名)是一位热爱阅读的父亲,他经常在晚上陪伴女儿小丽(化名)一起读书。在他的影响下,小丽也爱上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刘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为女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来源:梧州日报
    责任编辑:宗何
    东北法制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刊发部分内容摘录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占了您的版权,请邮件告知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1020994号-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