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一体化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兼招生处处长刘春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新增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1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1个拔尖创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新增的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中,“汉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方向)+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旨在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备良好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知识结构与专业基础,融学科思维模式与实践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多方面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
“传播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兼具传播学基础知识与能力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智能时代的媒介融合发展、人机传播、智能产品设计开发等领域提供高端人才,为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公共事业管理+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以培养国家急需人才为使命,培养可以基于人工智能进行公共治理、面向人工智能进行治理和治理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兴政策议题的复合型文工交叉人才。
“统计学+环境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旨在深度融合统计和环境工程双一流学科优势,聚焦环境大数据和智慧环保的前沿领域,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兼具统计学理论深度与环境工程实践能力的双维复合型创新人才。
1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为“心理学+人工智能”联合学士学位项目。该项目立足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心理学专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科优势,着力培养既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又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充分利用智能技术赋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启动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专项“1228”计划,重点促进10个专业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支持20个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重点团队建设,推动20本数字化教材建设,推进80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智慧课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刘春荣特别介绍,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首次试点实施拔尖创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更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师,开辟“2+2+X”的培养直通车创新路径,选拔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水平的师资和平台,努力造就一批面向基础教育学术优、专业优、技能优,品质好、基础好、视野好,政治强、行动强、创新强的“三优三好三强”型未来教育家,着力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刘春荣补充,北京师范大学实行专业再次选择、辅修专业和微专业等灵活制度。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大二下学期可申请转专业,不设转出门槛,可跨文理大类,转入院系考核合格即可;在修读本专业的同时可跨学科专业修读辅修课程和微专业,助力学生发掘更多兴趣和更大潜能,为学生长远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路径探索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