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住一个闲暇周末,邀上三五好友,我们欢欣雀跃直奔岑溪市三堡镇河六村的寺埇岩而去。
我们沿着一条新铺的水泥道路驱车向前,左拐右拐,蛇般向山上爬去。基本都是陡坡,累得小汽车也气喘吁吁。山上的植被,把大地的身躯裹得严严实实,似是害怕我们窥见她那娇嫩的肌肤。藤蔓植物披着绿衣在山壁上攀爬,几棵苦楝树举着粉白的花盏,在风里轻轻摇晃,花瓣偶尔飘落在车窗上,如鸟儿遗落的羽毛。
高处粗壮的松树,像被春风裁剪过的绿色火焰,在云隙间明明灭灭。而寺埇岩所在的山体,恰似被巨手劈开的翡翠屏风,人字形的巨石平躺在山坳,尚未靠近,已能感受到它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
把车停稳,我们迫不及待地从车里钻出来,禁不住惊叹:寺埇岩的巨石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只见两块浅褐色的巨岩一左一右向两边延伸,像一位双腿肥硕的妇人悬空蹲着,高达数丈。一股清泉从两块巨石的交接处喷涌而出,如一条银链悬空垂下,在十几米的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水流跌落碧池,碎成万千珍珠,阳光穿过水雾,折射出七彩霓虹,恍若仙人在此晾晒的织锦。而岩脚前这一汪碧绿的池水,则水汽弥漫,像是大地用双手捧着的一碗甘醇。
巨石的表面布满着被时光雕刻的深深浅浅的条纹。岩缝间长着几株遒劲的杜鹃,此时正开得灿烂,殷红的花朵从岩缝里探出头来,似乎与游人嬉笑:“我在这呢,你看见我了吗?”
巨石之下,小庙如一枚精致的印章,嵌在光阴的褶皱里。大红柱子,灰白墙面,深红翘檐十分醒目。庙前,人来人往,檀香混着花香在山间弥漫。
俯身潭边,依稀可见水底的鹅卵,它被清泉打磨得圆润如玉。池水十分清凉,掬一捧入口,甘冽中带着清甜。泉声与山风掠过松林的沙沙声、鸟儿在枝头的鸣叫声,谱成了一曲永不停歇的大自然交响乐。
寺埇岩的四周,山杜鹃在岩脚前开成火焰,一丛丛、一簇簇,红得能点燃人的眼眸;油桐树举着雪白的花伞,花瓣落在池水中,像浮动的月光;更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在草丛里星星点点,连岩石上的苔藓都泛着新绿,像是大地刚涂上的底色。
蝴蝶是这方天地的精灵,有的展开宝蓝色的翅膀掠过花丛,有的在山莓枝上停停走走,有的忽聚忽散,像是被风揉碎的云朵。鸟儿的歌声从不间断,长尾蓝雀在枝头啼出清脆的颤音,鹧鸪在深山里发出“哒不哒咯咯”的低唤,就连松鼠跃过树枝时带落的花瓣,都仿佛是春天写下的优美句点。
在寺埇岩漫步,尽情享受大自然给予的美景。坐在巨石下的石板上,看阳光在岩面上游走,听清泉在耳畔轻唱,我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在山水间寻道。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是自然写给人间的情书——巨石教会我们坚韧,泉水教会我们纯洁,草木教会我们奉献。
暮色降临,当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时,衣摆上沾满了花香,鞋尖上似乎还带着潭边的水汽。回头望去,寺埇岩已化作一幅美丽的国画,在我们心底烙下了难忘的印象。原来真正的自然之美,从不是生硬的风景堆砌,而是时光在万物身上留下的温柔痕迹,是天地与众生彼此聆听的永恒对话。当我们在清泉边俯身,在巨石下静立,在花香中沉醉,便是与自然最动人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