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眼中的财政是什么样子?”有人说,我就是一个普通职工,除了每个月领工资,其他时间财政离我很遥远;也有人会说,财政是管钱的,是金钱的象征,是权力的代表。曾经刚入职财政局的我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开始和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但经过这些年的工作,我渐渐明白财政工作的意义:没错,财政是管钱的,但它是依法理财;财政也是权力的代表,但它是依法行政。日常生活中,大家和财政的交集看似不那么密切,但其实财政时时、事事关乎你我他。不如和我一起听一听财政的故事。
你的工资:预算法和会计法的会师
大家有没有认真看过自己的工资条?能不能清楚地讲出自己的工资由哪些项目构成?知不知道自己的各项保险缴纳比例是多少?我想就这3个问题,足以让大家费一番功夫思考。曾经有一个单位的年轻人一大早跑到我们单位,着急地问我们为什么给他的工资发少了。我们便安慰他:“你别着急,我们不会给任何人少发一分钱。”紧接着问他,“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工资少了呢?”通过一番沟通才知道,原来他是在和同一批参加工作的朋友聊天时发现自己工资和别人不一样。当然财政工作都是有据可循的,我们找到他们单位的工资拨付手续,一经查看,发现他的工资和工资条上是完全一致的,不存在少发的问题。后来就他的情况,我们积极联系了他们单位的财务人员以及人社部门相关调整工资基数的工作人员,一番研究之后发现,原来是他们单位的财务人员在统一调整人员工资基数的时候把他的给落下了,造成了他和同批朋友工资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财政部门立刻采取相关手段,联系人社、组织、社保、单位等部门核实本次调整基数的工作,在经过几天各部门的协调完善,手续齐全后,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立刻追加预算,新增用款计划,积极履行资金支付手续,在一周的时间内给其补发了工资差额。通过此次事件,我们要求各业务股室认真核实了各单位调资手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加强预算监督和管理,严格把控资金支付手续,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或许大家觉得平日发工资都是很简单的事,但实际在每笔钱的背后,是财政工作人员无数的准备工作。财政工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要求我们“锱铢必较”,小到一分钱,都要在纳入年初预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批复后,才能执行发放。或许财政的执法工作不像法、检、公系统的工作那样摆在明面上,但财政执法却关乎你收到的每一笔钱。正是有了财政人工作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有了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顺利执行。
我来持证:财政执法的法治锋芒
记得那是我上班一年之后,参加了山西省执法人员资格考试,通过后收到了一张执法证,当时我既骄傲又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执法人员。
记得那是即将迎来“五一”假期的时候,我被抽调到纪委小组,在兄弟县区的交叉检查中负责财务的部分。那是我第一次正式使用这张执法证。在检查的过程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相关的财税法规政策,我对相关单位提出了一些管理会计工作和规范会计行为的问题和意见。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多财务规定并没有理解透彻,但在我找出相关法律规定并进行详细的解释之后,他们恍然大悟,纠正了自己不规范的会计行为。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这张行政执法证的意义,它除了是执法身份的证明,更是有关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得以宣传和实施的保证。这张神圣的执法证让“依法行政”4个字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中。
他来办事:财政法治的耐心破局
有一次,一名申请代理记账行政许可的群众来到我们局,大声质问:“公司的制度、规范都是网络上随便抄一抄,有个材料做做样子就行了,你们财政局怎么这么较真?还号称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呢!”原来,这名群众对我们提出的行政许可设立条件补正事项嗤之以鼻,多次沟通对接,辅助更正材料,她都敷衍了事,还牢骚满腹来当面质询。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的同事不仅耐心讲解了相关规定,还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大姐,如果您的客户看到逻辑不通的公司制度挂在墙上,还能放心将他的账务交给你们吗?”一条条法规制度的解释,一句句温暖贴心的话语,将干戈化为玉帛。最终大姐认真提交了材料,顺利办理了行政许可业务。我想,为每一名来办事的群众认真服务、耐心解答,让他们在法治进步中感受更多的温暖,让每一个企业在行政执法中感受到更多的支持,正是财政人“背着法律、扛着条款、拿着制度”的生动缩影,也是我们践行法治思想,勇担财政使命的行为注脚。
其实,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一次次普法教育,一系列惠农惠企惠民政策的宣传,一次次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一次次财政资金支出的“红脸”,无一不展示着以法治为依托的“阳光财政”形象,执法工作早已成为每一名财政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日常。作为一名青年财政人,我所听、所见、所悟的这些故事,都成了我在工作和人生中最好的法治第一课,这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仿佛在说,只有学法知法,才能“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顾及,“行”而不忘法纪,我们必须筑牢法治信仰,让它成为我们财政人做人做事的“定盘星”、护体强身的“金钟罩”。
让我们一起践行法治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每一笔账都做成经得起阳光暴晒的“明白账”,让每一笔预算都能在法条里找到坐标。这,就是我们财政人写给时代的法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