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手机点一点,全国的律师就能24小时在线答疑,这‘指尖上的法律顾问’太方便了!”日前,家住阳泉市矿区的王女士点开“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熟练地发起法律咨询。这一幕,正是阳泉市“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法治服务融入群众生活的生动写照。
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阳泉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紧扣市委“14510”总体思路,以“学思践悟”筑牢政治根基,用“线上+线下”织密普法网络,靠“全流程嵌入”压实普法责任,凭“精准化聚焦”提升治理效能,让法治精神浸润山城的每一个角落,为中国式现代化阳泉实践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思想引领强根基
“八五”普法伊始,阳泉市便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出台专项工作方案,开展“五个一”专项活动,推动法治理念入脑入心。各级党校(行政学院)240余场法治专题课程,让3000余名党员干部在系统学习中提升法治素养;市委书记雷健坤听取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汇报、现场点评绩效,将普法责任制落实纳入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清单,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工作格局。
红色基因与法治文化的深度交融更添亮色。阳泉市加快红色法治文化遗存整理编纂,使抗战精神与法治精神相得益彰,确保普法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稳步前行。
线上线下齐发力
“线上”打破时空界限,法治服务触手可及。作为全省首家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阳泉“智慧普法”板块汇聚全国1.6万名优秀律师,24.3万粉丝享受全天候24小时“指尖问诊”,累计提供咨询服务9718人次;阳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抖音号“泉民市监”跻身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城市级政务抖音号影响力第二,阳泉市税务局“小芸说税”品牌作品播放量破亿,“看阳泉”客户端栏目19万人次在线阅读,多元线上普法平台成为群众日常所需。
“线下”深耕特色品牌,法治宣传润物无声。城区司法局将“普法小站”搬进学校、庙会、招聘会,趣味游戏与法律知识碰撞出别样火花,2025年元宵节首次亮相便获全国媒体关注;盂县63名青年干部组建法治文艺宣传队,30多个接地气的方言节目通过60余场“订单式”表演走进田间地头,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读懂法律;全市357名法治副校长100%全覆盖,每年300余场“普法小课堂”守护16万余名青少年健康成长。
全流程嵌入提质效
事前有指引、事中有点拨、事后有警示。阳泉市将普法全面嵌入法治实践各环节。立法过程中,基层立法联系点广纳民意,地方性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机制让立法更贴民心;行政机关量身定制合法经营普法指引书,梳理违法高频事项与典型案例,为企业合法经营“划红线”;执法检查时,执法检查普法提示书随检查同步送达,现场答疑解惑;行政处罚后,行政处罚普法教育书阐明法理,形成“处罚+教育+整改”的闭环管理。
行政复议公开听证、法院巡回审判、领导干部旁听庭审……一系列举措让普法从静态宣传变为动态实践。2021年以来,全市6000余人次领导干部走进法庭旁听,42家市直行政执法单位的120名领导干部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关键少数”带头学法用法,带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精准聚焦惠民生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阳泉市分类施策提升公民法治素养。面向“一老一小”,12支老干部宣讲团开展百余场法律咨询志愿服务,惠及万余名群众;面向村(居)“两委”,108名律师、46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3157名“法律明白人”结对,化解纠纷363件,解答法律咨询5000余件,筑牢基层治理法治根基;面向企业,6个专项法律服务团开展“法治体检”180余次,提供法律意见930余件,梳理法律风险23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320余起,“法护泉商”“与法同行委员有言”等品牌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如今的阳泉,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校园,法治宣传有声有色,法律服务便捷高效,依法治理扎实有力。阳泉市将持续深化“八五”普法实践,补齐短板、开拓创新,让法治之光照亮山城每一个角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阳泉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