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宣传 > 正文

    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发布时间:2023-11-02 17:15:44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浏览:本月:

      近期,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专门规范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法律,这部法律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阐明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时代要求和实践要求,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通过法治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质量与实效。

      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此前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主要是原则性规范,难以做到细致入微、面面俱到,使法律权威与社会现实之间产生罅隙,容易造成制度落空,影响执行效果。此次专门法出台,较好地弥补条例分散、效力有限等不足,更有利于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法强调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这可以让宪法相关规定得到有效落实,有利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施教、如何保障施教,缺乏统一清晰的指引和标准,主体间联动组织面临挑战。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面对数量庞大的参观群体,很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陷入被动应付的局面,参观秩序、教学效果难以保证。针对上述问题,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各级各类部门在各自领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责任务,并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和各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爱国主义教育法在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特别提出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对学校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等。这将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能力。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落地落实,需要结合各地各部门各领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加强与家庭、社会各界的合作,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实施细则,明确各方的职责分工与协作机制、工作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另一方面注重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加多样化、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聚焦于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将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培养出一批批爱国爱家、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责任编辑:宗何
    东北法制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刊发部分内容摘录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占了您的版权,请邮件告知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1020994号-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