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人民法院与检察、公安机关对“吸粉引流”案件专题研讨;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检察院、公安局与沙河市公检法机关就电诈案件疑难法律适用问题深入研讨……2020年以来,全省法院就案件管辖、诉讼程序衔接、法律适用等问题与公安、检察机关共同出台制度性文件11件。
为落实社会共管共治措施,全省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主动对接有关行政机关和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部门,把案件审理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全省法院在案件审理中,深入研判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和存在的行业监管漏洞,适时制发司法建议,督促相关部门、行业完善监管制度,同时强化跟踪问效,把司法建议切实落到实处。
针对“帮信”案件犯罪主体呈现低龄化趋势、学生涉案较多等情况,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司法建议,建议保定市教育局印发《预防“帮信”罪明白纸》等,将学生家长纳入帮信罪预防教育体系;针对随意办理营业执照、开设对公账户等问题,邯郸市肥乡区人民法院向通信运营商、银行、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建立审查机制……2020年以来,全省法院制发该类案件相关司法建议120余份次,不断健全完善防诈长效机制,助推铲除电诈犯罪滋生土壤。
立体化深度宣传
实践证明,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可控的犯罪。全省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注重关口前移,强化打防结合、防范为先,不断加大反诈宣传力度、广度、深度,持续健全完善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教体系,让反诈宣传走进千家万户。
今年6月20日至7月20日,全省三级法院同步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现场宣传活动184场次,发放纸质宣传册3.7万余份,通过“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推送反诈作品137条,点击量、阅读量、曝光量、转发量约24.7万次,进一步增强了宣传实效。
据悉,2020年以来,全省法院组织现场反诈宣传活动近千场次,发放纸质宣传册30余万份,张贴海报、标语、悬挂横幅等万余份次,不断提高防骗知识触达率。
在坚持大水漫灌开展反诈宣教的同时,全省法院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滴灌,对学生、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量身定制”反诈防骗方案。高考季,省法院联合河北电视台策划推出专题节目《擦亮双眼 远离高考诈骗》;为提高青少年反诈意识,省法院与团省委等部门共同开展河北省青少年反诈主题宣传活动,制作《“小手拉大手,反诈‘益’起走”——我和全家的反诈普法第一课》特别直播节目……
全省法院积极发挥新媒体优势,制作原创动漫、情景剧、微视频、微电影等,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反诈信息。河北高院微信公众号发布多部根据真实案例改编创作的动漫微视频,石家庄中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反诈普法微视频,廊坊中院通过“廊廊坊坊”小法官卡通形象向全市网络用户讲解反诈知识。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全省法院聚焦电信网络诈骗五大高发类案、养老诈骗六类重点骗局,发布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揭露涉诈“套路”,传播反诈知识。据统计,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全省法院发布典型案例96个;2022年集中宣传月期间,全省发布典型案例27个;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为期四个月的集中宣传活动期间,发布典型案例23个。
“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省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高树勇介绍,全省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坚持严惩方针不动摇,出重拳,用重典,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坚决打赢反诈人民战争,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为建设平安河北、法治河北贡献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