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新闻 > 正文

    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发布时间:2023-10-31 23:16:40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浏览:本月:

      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条例》规定,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等。(10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系亿万家庭幸福安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多次提出要制定《条例》,国务院也多次将制定《条例》列入立法工作计划。《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网络“双刃剑”作用日益明显,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的关注。据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91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6.8%。《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及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67.69%的受访者表示家中存在未成年人上网的情况,79.2%的受访未成年人每天上网超过1小时。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网络侵害也时刻威胁着孩子们的上网安全。如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被滥采滥用、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亟待通过立法加以制度性解决。

      2021年6月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网络企业责任、网络信息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网络欺凌及侵害的预防和应对等作出全面规范。此次公布的《条例》细化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网络保护”相关内容,明晰了不同情形的法律责任,便于社会各方对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推进。特别是,《条例》不仅对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网络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而且对有关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解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需要家庭、学校、企业、政府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落实好《条例》各项规定,形成保护合力。家庭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沉迷于网络;要注重与孩子加强沟通交流,培养孩子具备理性的时间管理能力。国家网信部门等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依据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学校、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认识到网络沉迷对生活、学习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适度上网休闲娱乐。互联网平台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发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游戏、短视频,传播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信息内容,并通过技术手段设置游戏、短视频规则,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预防和干预,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不断提升。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责任编辑:宗何
    东北法制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刊发部分内容摘录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占了您的版权,请邮件告知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1020994号-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