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三月,杨柳醉春烟。
3月26日,宁波市奉化区滕头乡村振兴学院又一次迎来一批“新生”——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举办的2024年第一期全国“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在这里拉开帷幕,来自内蒙古、江苏、安徽、广西、重庆等15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百余名乡村“法律明白人”代表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学习充电。
培训期间,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宁波市鄞州区湾底村等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的“法律明白人”走上讲台,用鲜活的“乡土故事”讲述法治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浙江经验”。
开班现场,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省司法厅高度重视“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把培育“法律明白人”作为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建设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重要举措,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为深化法治乡村建设、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基层法治人才保障。
深耕二十余载
持续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1998年,民主法治村(社区)示范创建,起源于浙江。多年来,浙江以民主法治村(社区)示范创建为载体,以培育“法律明白人”为抓手,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有力维护了乡村和谐稳定,提升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法治素养,推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历程。
“法律明白人”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省司法厅、省普法办先后印发《关于做好农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的通知》《浙江省“学法守法示范户”“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法治农家院”“农村法治文化阵地”指导标准》等,进一步明确“法律明白人”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荐程序、培训要求、工作保障等。
凝聚多方合力
不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在法治乡村之路上破难题、闯关口,需要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干事创业的潜力、活力、动力。浙江统筹各方资源,推动形成多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法律明白人”工作合力,通过精准开展履职能力培训,优化综合考核机制,完善服务保障,实现了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和“活力激发”两手抓。
如何检验“法律明白人”实践成效?各地各出奇招,杭州市滨江区把“法律明白人”纳入志愿汇,进行任务化、数字化、赋分化管理;宁波市鄞州区开发法治云课堂线上学习软件,通过积分筛选机,将“法律明白人”纳入考核系统;衢州市、桐乡市对“法律明白人”从贷款利率、担保方式等方面均给予优惠,不断调动和激发“法律明白人”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做高素养劳动者
争当基层治理“多面手”
今年省委“新春第一会”,聚焦人才建设,强调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推动各类人才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各尽其才、大显身手、奋发进取、竞相奔腾。
“法律明白人”作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中的重要代表,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朱有岐是海宁市袁花镇长啸村的一名“法律明白人”,平日里,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家庭琐事引发的矛盾,村民总是会找他帮忙。为此,朱有岐还将自家小院开辟为村里的“法治加油站”,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为周围邻居解决法律问题。
如朱有岐一样,全省共有18万余名“法律明白人”,他们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主力军,是参与基层依法治理的主心骨,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领头雁。
慈溪市“法律明白人”参与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提出有法可依的建设性意见;台州市探索“驻村律师+人民调解员+村干部+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组团服务,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法律服务新格局;丽水市莲都区“法律明白人”在古堰画乡为民宿、农家乐把脉问诊,扫清民宿旅游业发展的法律盲区。
为了让法治的种子传播得更远更广,浙江还积极探索将“法律明白人”的触角延伸到企业,在经营合法合规的两新组织中培育企业“法律明白人”。
来源:浙江法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