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动态 > 正文

    水墨侗乡有个“金娃娃”

    发布时间:2024-05-07 19:04:04    来源:东北法制网     浏览:本月:

      这里浪漫的诗意印象和感性触达打开了当代乡村画卷,具有沉浸感和共情力、生命力,田园牧歌的烂漫与乡村振兴的进程融合其中。这个今非昔比的地方,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晓关侗族乡桐子营村一、二组组成的杨家河片区,位于忠建河流域贡水河畔,有村民54户231人,其中留学生、研究生、大学生13人,外出务工96人,占总人口的42%。

      可是,两个组70多名孝老敬亲、热爱家乡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了一支“386199”队伍和一片深深地忧思。既要活出人生精彩、实现自我价值,又要照顾老小、建设家乡,怎样调和这对现实的矛盾?

      “1组的杨金如果愿意留在村里照顾老老少少,帮助处理好每家每户的急难险问题,我们在外做事就安心了。75名21岁至48岁在外务工人员每人每月给他辛苦费100元。”2023年11月,在宜昌做营销策划的杨田在该片区年轻人微信群发出倡议,没想到一拍即合,全部赞成。

      杨金的两个孩子大的读二年级,小的才上幼儿园。“要么留在两个孩子身边,要么一起外出务工。”让杨金一个人留在村里,他的妻子谭芳可不乐意了。“我会经常抽空去恩施看两个孩子,节假日把孩子接回老家陪伴他们,你放心去广东做事,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经过杨金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又想到丈夫常年照顾村里这么多老老少少,解决这么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很值得,谭芳爽快地同意了。

      杨金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在恩施的餐饮工作,回到家乡,开启他人生新的华章。

      回到村里,杨金怎么也没想到,除了照顾片区里的老老少少外,村民迫切的新期待一件一件地接踵而至——治理42座大碑大墓、散葬坟墓,新建村级集中安葬点;修建2公里的连户循环路;4户自愿无偿供地3亩,新建文化广场;朱西元无偿供地,新建休闲亭;清除河边20多亩沙滩的杂草,为村民和游客新增娱乐场所;策划组织开展每年腊月27日的片区年会,评选最佳贡献奖、带头模范奖、孝心少年奖、三好学生奖、最佳表演奖,今年新增最美媳妇奖;改善院落人居环境,借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契机建设“五小园”;制作“水墨侗乡”抖音视频,销售村里的茶叶、腊肉、酸萝卜等农产品......

      数件大事,件件不易!如何破解村民认知之惑、资金来源之难、缺乏劳力之苦?杨金一时不知所措,有些懵圈。

      这时,老党员朱西元、退休教师杨学、1组组长杨云喜、红白喜事主事杨家竹、身残志坚的吴忠玉,以及杨家红、杨云碧出劳力特积极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帅”,看懂了杨金的困惑和心思,不失时机地给他打气鼓劲,“放手大胆干,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让杨家河变个样!”

      从此,第二届杨家河年会推选的优秀青年杨金,以青春与青山为伴,用热爱与执着,坚守着这片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热土。

      杨金与这批“老帅”组成智囊团,谋划组织村民兴办一件件大事。在2023年片区年会上,他同村民们商定建设发展大计,治理散葬坟墓、建公墓、建“五小园”、建文化墙、建休闲亭、安路灯、修公路、改造人行路,治理环境,管理茶园,等等。美好图景和具体措施一经抛出,村民一呼百应,先后四次踊跃筹资高达20.8万元。村民不仅自发筹集建设资金,还表示坚决投工投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和美家园。

    文化墙一隅

      建设资金这个挡路虎得以顺利解决,杨金信心倍增。

      治理坟墓、兴建公墓,是发展变革的突破口。在乡党委书记谢迭胜的带领下,片区殡葬改革综合整治工作负责人杨金等村民代表40余人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和殡葬改革工作,讨论分析大碑大墓、散葬坟墓对经济发展和环境品质提升的不利影响,分享总结外地村级殡葬改革经验,寻求与片区实际的契合点,凝聚共识。乡村领导和杨金一家一户做工作,多次召开小组会、院落会,利用“杨家河”微信群收集村民对坟墓综合治理建议40余条,出台杨家河集中安葬点管理制度。协调自规、林业等部门办理集中安葬点用地审批手续,争取项目资金解决安葬点交通等问题。按照便民利民、节地生态安葬的原则,对散葬坟墓采取就地覆盖不留坟头、不保留墓碑和坟上栽花种草等方式进行整改,消化存量、控制增量,原计划改42座村民自愿改了52座。16户村民自愿无偿提供山林30余亩,修建村级集中安葬点,已完成1.5公里路基。成立殡葬改革监督理事会,将“节约用地,移风易俗,保护生态,绿水青山”写入村规民约,大力倡导“厚养薄葬”。法理情理相结合,完善红白理事会建设,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

      杨家河片区,正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欣欣向荣的现实画卷,到处涌动着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景象。全面开展乡村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行动,利用路边邻角地、房前屋后闲置地,建设“五小园”、创立微空间、打造微景观,乡村颜值大幅提升,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目前,“五小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药园、小茶园)”建设已完成38户,占总户数的70%。还建成了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训家规、新风新貌等内容的两条200多米的文化墙、休闲亭、连接各家各户的人行栈道等。优美的环境,友善的村民,一股幸福之风扑面来,一幅绝色美景入画来。

      闲暇之余,村民们饶有兴致地观赏文化墙上的新风新貌

      1月20日,州委书记胡超文、县委书记王闯到该片区调研“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工作,高度肯定围绕兴文化、强产业、美环境、解难题,充分发挥党员、村组干部、返乡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示范带头作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乡风文明,以人居环境整治扮靓美丽乡村,趟出了一条具有宣恩特色的乡村殡葬改革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的新路子。

      杨家河片区殡葬改革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成功做法,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4月22日,王闯要求全县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学习借鉴。

    年会颁奖

      杨金对片区谋发展、攒后劲的同时,一刻也没忘记70多名年轻人的重托,帮助照顾留守在家的老老小小。

      对农村留守群体,看似是小事,其实皆大事。哪家有事,杨金到了就没事。哪家电灯不亮了、哪家老电视不显影了、哪家自来水管不通了,都会闪现杨金忙碌的身影。杨家伟母亲一人在家,电灯坏了,杨金立马检修。杨家国的老电视不见声影,杨金旋即修复。

      该片区有茶叶200余亩,从3月下旬开始,他便帮助老人运鲜叶、卖鲜叶。郑秀兰、张明方、杨家华等老人开三轮车不便,杨金随喊随到,及时用自己的小车送到两家茶厂,不误采售农时。

      4月27日下午,80岁的吴仕银老人突然呕吐不止、头昏眼花、四肢无力,杨金接到电话,火速开车送到县人民医院。“您安心治病好了,家里的事有我们呢”。

      5月上旬,谢迭胜、侯广亮、周凤琴等乡领导与杨金促膝谈心,向他传达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广大青年的寄语精神,勉励他“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不负众望,挺膺担当开新篇。

      1959年的经典电影、“青春偶像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火遍大江南北。“在我们村里,‘金娃娃’和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样,可谓是当代青年人崇敬的又一青春榜样。”杨金这个34岁的侗族小伙,“金娃娃”就这样被“老帅”们亲切地叫着。

      杨金,这位最美新农人,逐梦乡村沃野,为乡村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希望。“金娃娃”是片区的政策宣传员、决策指挥员,也是留守老人小孩的“帮邻郎”、在外务工人员的“定海神针”。有了他的默默付出,年轻人才能在外安心创业兴业。村里的“老帅”们 一致这样认同。

    年轻帅气的杨金

      杨家河,何以变得风正、心气、劲足、和美?这是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党委政府引领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探索,一群年轻人破解创业和兼顾孝老敬亲、创新家乡发展、未来可期的缩影,一批“老帅”珍惜当今、自强不息的写照。

      杨家河的和美、温馨以及种种人生感悟,融景、情、哲于一体,留下了诸多的启示和思考:老有所依,少有所养,壮有所用,是世界一切理论的基础;高度关注留守乡村的群体,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办法总比困难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构筑平台,积极为留乡、回乡青年作长远谋划,打通“上升通道”与“互动渠道”,解决其现实处境、后顾之忧、未来之路。

      发展不停步,激流在勇进。杨家河,幸福的事儿还在不断拓展、浸润、流淌着。

      “立足新起点,杨家河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顺青年之势、助青年之为、创青年之乡、园老年之梦、助发展之势,以片区带动全县,推动乡村振兴与有为青年双向奔赴、共同成长。”宣恩县有关负责人表示。(李明然)

    来源:东北法制网
    责任编辑:宗何
    东北法制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刊发部分内容摘录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占了您的版权,请邮件告知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1020994号-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