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更是守护三晋大地平安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纽带。全省铁路护路联防安全稳定工作现场会的召开,为各地交流经验、凝聚合力搭建了坚实平台。
太原、晋中、长治、运城4市立足本地实际,在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中探索出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创新举措——从隐患整治的精准发力到队伍建设的规范提升,从宣传教育的生动实践到协作机制的健全完善,每一项经验都凝聚着路地双方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做法都彰显着守护平安的责任担当。
今日,我报将4市相关负责人的交流发言集中呈现,旨在搭建互学互鉴的桥梁,让各地在分享中汲取智慧、在交流中共同提升,进一步推动全省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提质增效,以“联”聚合力、以“防”筑底线,共同守护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西筑牢铁道线安全屏障。
太原:深化“一委两中心”机制
太原作为全省综合交通枢纽,是典型的铁路网建设发达城市,具有路网密度大、线别种类多、沿线社情复杂等特点。做好新时期铁路护路联防安全稳定工作,对于维护省城社会稳定和带动太原及周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太原市创新“一委两中心”工作机制(市委政法委领导,护路中心、综治中心联动运行),积极探索“网格+铁路”巡防模式,细化专属护路网格管理,强化涉路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有力维护了全市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省城作出积极贡献。
以机制为牵引,构建精细管理体系
太原紧紧围绕“一委两中心”工作机制,根据实际设置铁路沿线专属网格,配套制订专属网格员和普通网格员联合培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风险隐患上报处置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推动“一委两中心”联动运行更加高效。
以法治为保障,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强化涉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太原市将涉路矛盾纠纷作为单独分类纳入网格事项,提高相关事件报送赋分比例,推动专属网格员和普通网格员联动排查,联合化解。
依法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平台”功能,针对历史遗留的7起重大疑难矛盾,市护路中心会同市综治中心分析研判,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转交相关县区综治中心。指导并协助相关县区调度调解、司法、仲裁等资源,按照法治化“路线图”逐步推进,现已全部办结。
主动化解一般矛盾纠纷。沿线网格员在日常排查过程中发现矛盾纠纷,运用“平安太原App”上报,市护路中心可以通过“综治信息平台”第一时间接收并查看事件,调度专属网格员协助处置,有效控制矛盾焦点向铁路安全蔓延。
以治理为根本,着力保障铁路安全
一体推进,汇聚风险防控基础数据。太原市充分发挥综治中心风险防控平台作用,推动相关单位完善落实“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
联动运行,提高驾驭风险的能力。市护路中心会同市综治中心联动做好数据汇集、形势研判、风险预警等各项工作,每季度开展形势研判,重大情况及时通过维稳报告报送市委常委会。
以队建为抓手,不断提升护路能力
强化培训,提升队伍履职能力。2022年以来,太原市依托视联网会议系统,将铁路安全知识列入网格培训目录,累计组织“线上”培训37期,培训网格员2000余人次。
强化联动,提升队伍凝聚力。联合市综治中心积极组织各类活动,推动专属网格员和普通网格员提升联合工作的契合度。
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月读书阅快乐”主题活动45期、开展“手拉手心连心”铁护公益30期,有效提升了队伍凝聚力和爱路护路宣传影响力,已经成为全省护路系统知名的普法宣传品牌。
今后,太原市将不断优化护路工作模式和方法,扎实做好铁路护路联防安全稳定工作,为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省城和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作新贡献。
晋中:“三抓三提升”推动工作上台阶
针对铁路安全形势复杂多样、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需求频繁、沿线人地事物等治安要素管控难度大的实际,晋中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三抓三提升”为抓手,全力推动护路联防工作面貌革新、水平跃升。
抓统筹这一关键,提升工作保障
晋中市坚持以系统思维推动护路工作与政法主业深度融合,一体谋划、捆绑推进。
统筹工作力量。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把护路工作纳入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纳入党委政法委政治督查内容,与政法委中心工作整体谋划,统筹推进。特别是铁路护路联防安全稳定工作组成立后,印发铁路护路联防领域安全稳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交通运输部门主动对接认领工作任务,排查、交办、消除隐患、督导反馈工作机制得到确立,各环节责任得到明确,显著增强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统筹解决问题。护路工作重大事项提交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政法委书记办公会议研究决策,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抓业务这一核心,提升工作质效
坚持结果导向,健全工作机制,全力提高工作质效。一是加强联合执法,通过协调公安、城管、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清障行动”联合执法,从源头消除各类安全风险;二是化解涉铁矛盾,依托政法系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先后妥善化解了榆次区龙湖铁路桥限高杆防碍居民出行、昔阳县穆家会村污水排放影响铁路安全和村民耕种、介休市南街村铁路涵洞堵塞倒灌等重大涉铁矛盾;三是强化路地协同,整合铁路公安、工务部门及属地政法单位、交通、城管等力量,建立“信息共享、应急联动、执法协同”的一体化运作机制,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构建“一盘棋”的路地融合协同共治体系,实现既消除铁路安全隐患,又保障群众出行的“双赢”;四是促进群防群治,将护路宣传深度融入全民普法与平安建设宣传体系,切实增强沿线群众“人民铁路人民护”的参与意识。
抓队伍这一基础,提升凝聚力、战斗力
晋中市委政法委将专职护路队伍建设作为关键抓手,切实加强管理。从2022年起,连续3年开展纪律作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教育整顿,有效改变了护路队伍的精神风貌,队伍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护路保障支撑体系更加坚实有力。
长治:“三个一”构建协同护路新体系
长治市境内现有4条铁路干线、2条地方铁路以及若干专用线,总里程超过870公里,涉及太原、郑州、北京3个铁路局以及武沁地方铁路公司。过去,“多条铁路、多方管辖”的局面,曾让护路工作面临协调难、治理难、平衡难三大挑战。
为破解复杂局面,长治市坚持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的职能作用,将铁路护路联防安全稳定工作制度与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联席会议两项机制深度融合,大力推行“三个一”工作法,逐步构建起权责清晰、运行顺畅的路地协同工作体系。
一盘棋统筹,以机制融合破解“协调难”
长治市着力把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推动护路工作从“各自为战”转向“集团作战”。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组织领导体系。长治市委政法委将铁路护路联防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通过推动护路联防安全稳定工作制度与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联席会议两项机制深度融合,实现统一部署、一体推进。机制运行以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800余处,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细化责任分工,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制定出台铁路沿线安全环境问题移送制度及流程和平安铁路建设工作提醒制度,明确各方联防责任边界。与铁路公安机关建立“携手护路、利剑除患”协作机制,实现安全隐患快速响应、及时处置。
深化协同联动,构建长效运行体系。建立“定期+应急”双轨会商机制,每月召开路地协调例会研判形势,遇紧急事项2小时内启动应急会商。同时,组建联合巡查组,每周开展联合巡查,对重点区段实行每日零报告。
一竿子到底,以闭环管理破解“治理难”
长治市紧盯前端、中端、末端全流程,推动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取得了明显成效。
织密前端排查网络,确保隐患精准识别。长治市充分发挥专职护路队员“一线哨兵”作用,建立“日常巡查+重点排查”相结合的排查机制,确保各类安全隐患早发现、早识别。
强化中端整治合力,实现问题高效处置。针对普遍性、顽固性安全隐患,依托路地协同机制,采取“专项治理+联合攻坚”模式,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在年初开展的“铁路护路大宣传、安全隐患大排查、突出问题大整治”专项行动中,仅用4天就完成武沁铁路沿线39处私设道口的封堵整治。
严格末端执法闭环,保障治理常态长效。长治市建立“执法联动+销号管理”机制,针对拒不整改的难点问题,及时启动执法程序,组织交通运输、路地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形成闭环。
“一张网”联动,以宣传引导破解“共识难”
长治市坚持宣传引导与基层治理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方式创新、服务联动,全面提升群众铁路安全意识,凝聚护路联防社会共识。
一线巡防与普法宣传深度融合。护路队员在日常巡防中同步开展普法宣传,深入企业、农户、学校等重点场所,年均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针对校园安全,建立“假期前+开学季”双节点宣传机制,通过法治课堂、有奖问答等形式,累计覆盖师生8万余人次,筑牢铁路安全基础。
宣传载体与精准告知协同发力。创新推行铁路安全隐患告知书制度,将专业法规转化为通俗内容,累计发放800余份。告知书既明确法律责任,也提供整改指引,推动群众从“被动被告知”转向“主动配合整改”,整改配合度提升至95%以上。
宣传引导与民生服务有机结合。在宣传过程中注重收集并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难题,既消除安全隐患,又改善出行条件,实现宣传成效与民生改善互促共进。
面对复杂多变的铁路沿线安全形势,唯有机制融合才能凝聚合力,唯有闭环管理才能精准高效,唯有共治共享才能根基永固。今后,长治市将继续深化各项工作举措,以更高水平的平安长治铁路,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长治力量。
运城:强化系统思维 创新治理模式
运城市区位特殊、交通便利。近年来,运城市铁路护路联防系统以平安铁路建设为目标,强化系统思维,创新治理模式,扎实推进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现代化,有力护航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平安铁路建设考核中,连续3年被评为“一类优秀市”。
强化体系建设,推进护路联防工作一体化
市级强统筹。市委、市政府将铁路护路纳入平安建设重点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纳入安全生产责任范畴、纳入应急处突整体预案,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督查、同考核。
县级强保障。各县(市、区)委政法委协调财政部门为护路队员日常巡线提供下乡补助,平陆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铁路护路经费,新绛县委政法委从平安建设经费中列支专款用于开展护路宣传。
乡级强包联。以护路中心为枢纽,以护路专职队员为结点,建立“三包五联”(包路段、包乡镇、包单位,联铁路、联村庄、联学校、联网格、联重点人员)工作机制,做到底数准、情况清、责任明。
村级强落实。发挥“两委”干部、综治专干、网格员等职能作用,开展涉路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构建群防群治力量。
强化源头治理,推进涉路隐患整治常态化
宣传引路,点面结合“治未病”。成立铁路安全宣传小分队,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爱路护路签名、知识竞赛、“学雷锋、安全行”等活动;聚焦沿线行人、学生群体等,在微信群发布爱路护路公开信,进村入校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爱路护路主题班会,提升宣传质效;针对沿线焚火烧荒等突出问题,向沿线耕种户发放告知书,开展典型案例宣传,做到防患于未然。
管控铺路,上下联动“除已病”。健全完善“一村(社区)一档”台账,做到动态更新;逐一签订铁路安全管理告知书,讲明法、说清理、亮明责;每季度对各县铁路安全稳定情况进行问题通报,清单管理,逐条销号。
整治开路,多方协同“克顽疾”。组织开展“两排查一整治”“六项整治”“压减铁路交通事故和防撞停车事件专项行动”等系列整治活动。针对市区人民路道口两侧多年遗留的违章建筑顽疾,协调城管、住建等部门,拆除违章建筑16000余平方米,彻底消除该区段的涉路违建隐患。组织林业、公安等部门,砍伐南同蒲线护网内树木6000余棵,清理违法占地64亩,侯马北工务段专门致信感谢。
强化科技赋能,推进铁路治安管控信息化
一网统筹“管”。在市护路中心建设视频指挥调度平台,将沿线所有视频统一接回,视频图像统一存储。由市护路中心平台推送至沿线各县(市、区)综治信息平台、8个铁路派出所、3个护路中队,实现视频同步传输共享。
聚焦实战“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日常联防联控方面的“前哨”作用,有效发现处置护网破损、行人上路、焚火烧荒等涉路隐患462起;协助铁路公安机关处置警情、调取视频21次,沿线网格员通过综治信息平台报送涉路信息3876条,全部处置到位。
强化党建引领,推进护路队伍建设规范化
抓党建“铸魂”。将护路系统党的建设纳入市委政法委机关党建工作统一部署推进,有力锻造铁路护路党员先锋队。
抓制度“塑形”。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专职护路队伍管理的意见》,建立执勤巡护、值班内务、岗位练兵、安全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16项,做到队伍管理有规可依、财务管理有制可遵、中队运行有章可循。
抓团建“聚心”。市护路中心连续3年举办文体活动,每年制作“春节我在岗”“新春走基层”“国庆我尽责”等护路工作视频,营造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的护路文化。
抓奖惩“强纪”。每季度对全市专职队伍进行一次纪律作风督查。通过奖优罚劣,充分调动专职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
今后,运城市将在实化巡防管控任务上持续用力,在深化安全治理举措上持续用力,在优化宣传教育方式上持续用力,扎实推进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现代化,为全省铁路安全稳定工作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