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司法部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律师行业开展为期半年的“不规范收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此次整治旨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律师服务收费不透明、乱收费、风险代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规范律师执业行为,提升律师行业社会形象和公信力。整治行动自即日起至2026年2月底结束。
根据部署,本次专项整治将聚焦以下重点领域和违规行为:
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 未在律师事务所显著位置公示收费标准、未与委托人签订书面收费合同、收费项目和标准不清晰、模糊标示价格附加条件等。
超出政府指导价浮动幅度收费: 在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领域(如部分民事诉讼代理、刑事辩护),超出规定的基准价及浮动幅度收取费用。
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变相涨价: 将本应包含在整体服务中的项目拆分单独收费,或者就同一服务事项向委托人重复收取费用。
风险代理收费违规操作:
在禁止领域(如刑事诉讼案件、请求支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抚恤金、救济金、工伤赔偿、劳动报酬等案件)违规适用风险代理。
风险代理收费比例严重超出司法部规定上限(目前一般案件最高不超过标的额30%)。
未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风险代理的具体收费比例、计算方式、双方承担的风险等关键条款。
收费结果明显超出合理范围,显失公平。
诱导或强迫当事人接受不必要的服务并收费: 如诱导进行不必要的鉴定、调查取证等。
不按规定开具律师服务收费合法票据。
以向司法人员行贿或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并转嫁费用。
专项整治工作将分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自查自纠,要求各律师事务所组织全体律师对照整治重点进行自查,发现问题主动整改、退费。第二阶段为集中检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将组成联合检查组,通过抽查案卷、查看收费合同和票据、回访当事人等方式进行实地检查。第三阶段为查处整改,对查实的违法违规收费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视情节给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执业证书等处罚或行业处分,典型案例将公开通报曝光。第四阶段为建章立制,总结整治经验,进一步完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风险代理操作指引和行业自律规范。
司法部副部长在会议上强调:“规范收费是律师执业的基本底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对律师行业的信任度。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要敢于动真碰硬,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乱收费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要通过这次专项整治,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推动律师行业收费更加透明、规范、合理,促进律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全国律协同时公布了专门的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