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新闻 > 正文

    法学教育新维度:增设“正义学”之刍议

    发布时间:2024-10-22 14:36:26    来源:东北法制网     浏览:本月: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蒋涵文 李予凝

      于今之世,法律之重,日显于社会,而法学教育,为培育法律人才之要途,亦临革新与完善之挑战。随时代之演进,现代大学法学教育实应增置一门 “正义学”。

      论其理论之源,正义深植于哲学与伦理学之壤。诸多哲人对正义之本质、内涵及达成之径,详加思索,遂为正义学之构建,奉以丰饶之理论资粮。柏拉图于《理想国》中对正义之探,亚里士多德之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之说,康德之道德正义观,及罗尔斯之正义论等,此等经典哲学之思,为吾辈理解正义,呈献多元之视角。且正义与伦理道德,密不可分之,乃评判人行与社会关系是否合于道德之重要准则。藉正义学之研析,可更善把握正义于伦理道德体系中之位与用,以促社会道德之进益。

      观正义之历史迁演,不同时代之正义观念,变化昭然。察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及现代等不同历史阶段之正义观念嬗变,可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于正义观念之塑造,功莫大焉。如古代法律制度如何彰显正义之追求,近代资本主义制度下正义之难题与挑战,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对正义之探索与践行等,皆为吾人理解正义发展之历程,提供珍贵之经验。

      自社会需求之层面以观,正义学之存在,意义非凡。一则,社会之稳定与有序发展,断不可无正义之保障。正义之规则与原则,能规人行,调社会关系,有效解社会矛盾与冲突。于法律之域,公正之法律裁决与执法,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公民合法权益之关键,而正义学可为社会秩序之维护,供以理论之撑持与指引。二则,社会中存之不平等与不公正之象,如贫富之差、教育机会之不均等,亟须藉正义之理念与实践以解之。正义学可深入究如何制定公平之政策与制度,确使人人皆得享平等之机会与权利,以推社会公平之发展。

      试举美国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为例。彼时,黑人学生琳达・布朗因被拒入白人学校就读而兴诉。当是时,种族隔离政策广行,教育资源分配失公。此案终经最高法院判决,推翻 “隔离但平等” 之原则,认定种族隔离之教育设施实不平等,为美国民权运动及种族平等大业迈出关键一步。此案尽显正义于法律实践中之重。设若当时法学教育中有 “正义学” 此门学科,学子们可更深入析解此案所涉正义问题,如平等权利之正义根基、法律制度对正义之保障以及社会变革中正义之推动之力等。透过对此般案例之研析,能使学子深悟正义非仅抽象之理论概念,更可于具体法律实践中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愈显正义学存在之必要。

      于法律正义之研究向度,法律与正义,关系紧密。探讨法律于实现正义中之作用与地位,析法律之制定、执行与解释如何体现正义原则,乃正义学之重要内容。司法进程中之正义问题,含司法独立、司法公正、法官之角色与责任等,亦需深入探究。此外,国际法中之正义,亦甚重要。研国际法之正义原则与规范,析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中之正义问题,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国际合作、护人权。

      自学科发展之视角而言,增设正义学,乃跨学科研究之所需,亦为完善学科体系之必然抉择。正义之问题,涉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需跨学科之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正义学之立,可为此等跨学科研究,提供一统一之平台,整合不同学科之理论和方法,自多维度、多视角对正义进行全面之研究。今之学科体系中,虽有若干学科涉及正义之研究,然乏一专门、系统之学科以深入剖析正义。正义学之设,将补此缺漏,完善学科体系,为法学教育与学术研究,辟一新域。

      正义学之必要性,显于数端。其一,利于培育具高度社会责任感之法律人才。正义学可引学生深虑法律背后之价值与意义,使其非仅注目于法律条文之适用,更重法律公平正义之本质,从而于未来之职涯中,更好地维护社会公正。其二,能应复杂多变之社会现实。当今社会,面临诸多复杂之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之扩大、人权保护等,此等问题皆需自正义之角度深入析解。正义学可为学生供以析解此等问题之理论工具与方法。其三,有益于推动法治社会之建设。正义乃法治之灵魂,唯经对正义之深入研究与实践,方能真正达致法治社会之目标。

      然增设正义学,亦临若干待解之问题。其一为学科定位之难题。正义学涉多学科领域,如何明确定位其于学科体系中之位置,免与他学科内容重叠,实需审慎思量。其二为教学方法之问题。正义学之教学,不可仅囿于传统之课堂讲授,当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学生之学习兴致与参与度。其三为师资队伍建设之难题。正义学需具跨学科知识背景之教师,如何培育与引进此类教师,诚为一挑战。

      现代大学法学教育增设 “正义学”,乃时代之切需。此学科之设立,将助于深化学生对法学基本理念之理解,升其法律思维与实践能力,拓其知识视野与跨学科素养,塑法律职业者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藉正义学之研究与教学,可育出更多具正义感、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之优秀法律人才,为建设更公平、正义、和谐之社会,贡献力量。

    来源:东北法制网
    责任编辑:宗何
    东北法制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刊发部分内容摘录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占了您的版权,请邮件告知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1020994号-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