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宣传 > 正文

    普法路上的“创新实干家”

    发布时间:2025-09-25 18:52:53    来源:山西法治报     浏览:本月:

      当“法律条文”走出卷宗、“检察声音”贴近民心,一场覆盖三晋大地的普法实践正以创新之姿焕发生机。在法治建设的征程中,“八五”普法恰似一场意义非凡的接力赛,而山西省检察机关则是其中奋力奔跑的“创新实干家”。

      自2021年“八五”普法号角吹响后,山西省检察机关锚定“谁执法谁普法”职责使命,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形式、联动发力等举措,破解传统普法痛点,让专业法律知识“活”起来、“近”起来,为法治山西建设注入检察动能。

      头雁领航“定航向”:高位统筹筑牢普法根基

      普法不是“软任务”,而是法治建设的“硬支撑”。要让每一项举措都落地有声,首先得把“总蓝图”画细画实。

      “八五”普法伊始,山西省检察机关就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局部署。省检察院迅速行动,制定了《山西省人民检察院贯彻落实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分工实施方案》,这份方案犹如一份详细的作战地图,将普法规划精准拆解为22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部门与推进路径,实现全省检察系统普法工作“上下联动、协同发力”。

      同时,省检察院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工作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领导干部素能培训规划、全省检察人员政治轮训和业务培训。5年来举办5期专题学习研修班,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景海以身作则讲授专题党课5次,引领干警以学促行。

      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为普法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杨景海多次走上普法一线:2022年6月,在省委党校以“坚守初心使命强化法律监督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题作法治专题报告,9月通过电教平台为全省中学生讲授一堂法治课;2023年3月,做客《奋进赶考路》专题访谈,为广大群众送上一场生动的法治宣传教育。5年来,他在《检察日报》《山西日报》刊发17篇法治文章。“领导带头干,我们有干劲!”一名基层检察干警说,正是这种“关键少数”的引领,带动了全省检察干警积极投身普法实践。

      IP破圈“潮起来”:创新载体激活普法活力

      “以前觉得法律很晦涩难懂,直到在手机刷到‘检小芸’讲行政检察的小动画,才发现原来法律还能这么贴近我们老百姓。”李女士的感受道出了许多群众对山西检察普法的新认知。而这一改变的背后,是山西省检察机关对“传统普法痛点”的大胆突破,他们以“互联网+”为抓手,大胆创新,通过打造特色IP等方式,让普法从“单向输出”变成“双向互动”,“圈粉”无数。

      “我们要让普法像‘刷短视频’一样吸引人,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省检察院普法干警这样解释创新思路。

      线上普法成为山西省检察机关的重要阵地。5年来,省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持续发布法治信息5100余篇,及时传递检察工作动态和法治资讯;发布大要案件信息112条,满足公众对司法公正的知情权。不仅如此,全省检察机关共创作法治微电影90余部、微视频1100余部、微动漫60余部、微短剧3部,其中9部法治“三微”作品获得全国奖项。2024年,《以“检察之盾”护佑“红色文化”》获评最高检“十佳检察新媒体作品”,省检察院也在“2024年度全国检察新媒体精品展示活动”中获“年度贡献三十佳”。

      在地方法院实践中,运城市检察院的“检小芸”“检小诚”IP,成为普法“明星”。这两个取自“运城”谐音的卡通形象,分别承载“司法为民”“忠诚正义”理念,不仅推出春秋、夏季制服版表情包,覆盖法律常识、检察职能等内容,还在春节推出主题微信红包封面,曝光量超1.1万次,成为群众社交中的“指尖法治课堂”。同时,以IP为主角制作《检小芸、检小诚带你了解“行政检察”》等微动漫,将复杂的法律概念、法律条文、办案流程、典型案例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故事画面;在“一图读懂2024年检察工作报告”中嵌入卡通IP形象,让原本枯燥的数据变得鲜活有趣,不少网友留言:“原来检察工作报告还能这样看,一下子就懂了!”

      民生答卷“暖人心”:多元实践凝聚普法合力

      山西省检察机关深谙“单打独斗难成势,协同发力效果佳”,法治宣传不仅仅是在网络中,更要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融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红色资源,是山西检察普法的“独特密码”。作为革命老区,三晋大地孕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而这些红色记忆中,也藏着法治建设的初心。为了让红色基因与法治精神同频共振,省“两办”与省人大常委会出台政策支持检察公益诉讼,明确将红色资源保护等列入其中,为全社会加强红色资源保护提供了政策支持,全省9个市、83个县(区)相继跟进。2024年9月,人民检察红色教育展馆・山西馆盛大开馆,运用AI虚拟数字人讲解等形式,展现86年波澜壮阔的山西红色检察史,截至今年7月,展馆已接待参观者400余人次,成了红色法治文化的“传播站”。

      未成年人保护,是山西检察普法的“温暖底色”。“孩子们的法治意识,需要从小培养。我们不仅要当‘司法保护者’,更要当‘法治引路人’。”晋源区检察院“静芳工作室”的检察官们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2022年,晋源区检察院“静芳工作室”被最高检选树为“第二届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同年,省检察院第九检察部等3家单位获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2023年,省检察院部署开展了未成年人检察“一院一品牌”创建活动,创建了全省未成年人检察品牌“携手共晋”并发布Logo和IP形象,形成了全省三级检察机关全覆盖的未检品牌矩阵。同时,选派2000余名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9500余次,覆盖师生230万人次,为青少年筑起法治“防护网”。

      司法公开,让普法多了一份“公信力”。“公开听证不是‘走过场’,而是让群众亲眼看见正义如何实现,让法律条文在案例中变得可知可感。”参加完公开听证会后,听证员王女士这样评价。5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办理公开听证案件17870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超6万人次参与;省检察院召开20场新闻发布会,发布168件典型案例,让群众直观感受司法公正。

      不仅如此,依托“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关键节点,检察官们前往社区、学校、市场等场所,宣传民法典、禁毒、防范金融诈骗等知识。“检察官讲的都是我们关心的事,听得懂、用得上!”这是群众对他们最朴实的肯定。

      今年是“八五”普法收官之年,山西省检察机关在这场普法征程中,用创新的思维、扎实的行动,构建起“线上+线下”“静态+互动”的普法新格局。山西省检察机关将持续深耕创新,让法治精神在三晋大地持续扎根,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本报记者郭海荣 关振瑛

    来源:山西法治报
    责任编辑:宗何
    东北法制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刊发部分内容摘录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占了您的版权,请邮件告知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1020994号-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