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高丽娜,是晋城市消防救援支队沁水大队的一名消防宣传员。自从成为消防宣传员,日子像手中翻旧的讲稿,页脚皱了又抚平,字迹添了又改。但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瞬间,却依然清晰如昨。
记得第一次拿起宣讲稿普及安全知识时,我总想把所有知识点“灌”进听众耳朵:干粉灭火器怎么检查、报警电话怎么打、逃生注意什么……像背书一样念完后,看到的却是台下茫然游离的目光。直到有一次进村宣讲时,一位阿姨拉着我问:“闺女,我家门口堆的柴火,真的会惹事吗?”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宣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把专业术语译成柴米油盐的叮咛,让安全悄悄住进大家的日常。
从那以后,我的宣讲包里多了些带着“烟火气”的道具:从火场清理出的烧焦的插线板,摸一摸黑黢黢的熔痕,大家就懂了“乱接电线多危险”;老化开裂的燃气管和新软管摆在一起,大爷大妈们一眼就看出“家里这根该换了”;手机里存的本地隐患实拍,也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楼道堆的旧家具、阳台摞的纸箱……这些都可能藏着祸端。
在学校,我不再说“别玩火”,而是带孩子们钻进“烟雾逃生帐篷”,让他们亲身体会“弯腰捂鼻慢慢走,跑起来反而易摔”;在养老院,我不再讲“疏散路线”,而是教护理员“怎么扶住老人胳膊,倒退下楼更稳当”;在小区,我蹲在电动自行车旁,给大家看“电瓶鼓包长什么样儿”。
如今再站上讲台,我依然会紧张——不是怕忘词,是怕漏了哪个关键细节、怕哪个隐患没讲透、怕群众哪个知识点没弄明白。每次宣讲前,我还是会早早到达现场,看看消火栓接口松不松、指示牌亮不亮,甚至会和门口下棋的大爷聊两句:“您家电暖器用几年啦……”
因为我明白,每一次开口,都不只是传递知识,更在悄悄守护某个人的平安:也许是孩子记住了“不碰打火机”的叮嘱,是妈妈学会了“油锅起火盖锅盖”的小窍门,是老人知道了“电热毯用完要拔掉电源”的提醒……我要继续把安全说进每个人的日子里,从“讲清楚”到“记得住”,从“知风险”到“会防范”,让每一次宣讲,都成为守护生命的一小步,温暖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