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中国法律援助和司法行政英烈关爱救助基金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军事法院,在我省部署开展“法润老兵”(山西行动)专项行动。为有效促进退役军人涉法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我报开设“法润老兵”专栏,刊登“法润老兵”(山西行动)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用法普法、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
冯某自2020年退役后,与万某经常往来。2021年7月14日,冯某突然接到万某电话,自称被公安机关拘留,需要5000元应急,向冯某提出借款请求。冯某考虑到双方系朋友关系,遂通过微信向万某转账5000元。
后经过冯某多次催要,万某都以各种理由推诿拖延。同时,万某还经常在朋友圈发布自己四处旅游、消费的图片,并在冯某催要借款时对其屏蔽了朋友圈,拒绝与其沟通联系。
2024年4月8日,冯某再一次催促万某还款未果后,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诉状,期望通过这种形式催促万某履行还款义务。但万某对冯某的起诉不予理睬,进一步引发冯某的不满。
冯某得知“法润老兵”专项行动后,通过微信小程序申请了法律服务,提供了前期向法院提交的民事起诉状及相关证据等资料。律师志愿者经过认真分析指出,虽然冯某与万某之间存在微信转账关系,但由于没有签署借条,也没有凭证能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合意,因此现有材料还不足以支持其诉讼主张。冯某一时难以接受,表明自己借钱给万某是客观事实,法院就应当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
针对其认识误区,律师志愿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向冯某展示了目前民间借贷审判实务的具体判例,详细说明法院的审判原则,建议他在广泛收集证据的同时,尽量与万某协商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后续维护朋友之间的友谊。
在律师志愿者的劝解建议下,冯某同意再次与万某进行沟通协商,尽可能以调解方式化解矛盾。在冯某的请求下,律师志愿者与万某取得联系,告知其利害关系。经过律师志愿者的劝解和说明,万某也认识到了一旦通过诉讼来裁判双方矛盾,自己不仅需要支付额外的利息以及诉讼费,还可能因此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自己及家人的正常工作生活都会受到一系列负面影响。律师志愿者进一步对其进行劝解,最终万某同意以冯某撤销诉讼为条件,一次性还清欠款。
在律师志愿者的斡旋下,冯某同意了万某的条件,收到万某还款的5000元后,向法院提交了撤诉申请书,让矛盾在诉前得到实质性化解。同时,律师志愿者一再对冯某进行提醒,告知其民间借贷不注重保留证据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在追讨债务过程中,一些过激行为可能引发的民事和刑事责任,让冯某切身体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
案例评注
本案中,冯某因为没有和万某签订欠款协议,面对事后万某的推诿扯皮,能够维护个人权益的方法比较有限,只能通过和万某之间的微信聊天记录等信息进行佐证,对诉讼举证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这就启示我们,在经济交往中,要学会依法保留证据,特别是一些口头协议,不妨将其落在纸上,如此既能保证相互间协议的有效性,也有利于防止因此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
当朋友之间遭遇矛盾纠纷时,要理性分析和看待问题,坚持依法化解矛盾,通过法治途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