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宣传 > 正文

    购买“过期种子”致减产 损失谁来担?

    发布时间:2025-10-13 14:22:01    来源:今晚报     浏览:本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老孙是一名种植户,长期从某种子公司处购买农作物种子。2024年6月,他分三次从该公司购买了共计700袋“705”型号的玉米种子,并全部播种于其承包的数百亩土地中。然而,出苗后不久,老孙和工人们就发现,部分地块的出苗率远低于正常水平。经仔细检查,他们在播种剩余的包装袋中发现,有部分种子的生产日期是2022年底和2023年初,按标注的保质期12个月计算,到播种时已经过期。

      老孙认为,正是这些过期种子导致了玉米大面积减产,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他多次与种子公司协商,认为其销售了至少300袋过期种子,并要求赔偿各项损失共计94万余元。种子公司虽然承认确实销售了部分过期种子,但对数量提出异议,仅认可最后一批购买的100袋存在问题,并辩称过期种子并非假劣种子,不一定导致减产绝收,且认为老孙计算的损失数额过高,缺乏合理依据。双方协商未果,老孙遂将种子公司诉至法院。

      宁河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核心争议在于两点:首先,过期种子的具体数量;其次,老孙的实际损失金额及责任划分。关于种子数量,老孙主张有300袋过期种子,但其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存在300袋过期种子,故法院采纳种子公司自认的100袋这一事实。关于损失金额,老孙在发现出苗异常后,未及时采取封存留样措施,导致无法对种子质量及减产因果关系进行司法鉴定,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同时,老孙在发现问题时,采取了大面积毁种等较为激进的方式,未尽到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也应自担部分责任。综合考虑本地高标准农田的通常产量、玉米市场价格、过期种子对发芽率的影响以及原告的减损义务等因素,法院酌情认定,由种子公司赔偿老孙因100亩土地使用过期种子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75000元。案件一审生效,双方服判息诉。

    来源:今晚报
    责任编辑:宗何
    东北法制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刊发部分内容摘录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占了您的版权,请邮件告知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1020994号-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