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叶,咱们都上最高法院的官方微信啦!”我微信对话框里,是邻居发来的链接。
2023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典型案例,我与同单元7名邻居作为原告的排除妨害纠纷案也在其中。当我拿起眼镜,仔细阅读典型案例中的一字一句,浙江省玉环市人民法院法官孔蒙蒙的身影浮现在眼前。
我们小区位于玉环市楚门镇,当时大多数小区都没装电梯,住6楼的我也没觉得楼层高,权当是锻炼身体。20多年过去了,如今退休已经5年的我,爬楼愈发力不从心。
与我有着同样烦恼的还有7名邻居。我们经过咨询,得知经过法定程序,我们的老小区也可以加装电梯。没想到程序走完了,电梯也开始施工了,与我们同单元的两夫妻却多次阻挠施工。加装电梯的事情被迫停滞,我们8人决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2年1月,案件来到了时任玉环法院港北人民法庭副庭长孔蒙蒙手里。调解当天,我们的代理律师告诉我,法官非常认真、专业,提前做了功课,前期多次与他了解案件情况、沟通调解事宜。
“原告的申请程序没有问题,被告阻挠施工的方式不当,这里你们得向原告表示歉意。”
“原告加装电梯的行为,对你们房屋的安全方面可能有所影响。被告,你们的顾虑是不是就在这里?”
“针对安全问题,有没有必要请一个第三方机构检测?”
……
以前,我没进过法院,我心中的法官应该是不苟言笑的。孔法官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她讲起事情来细声细语,怕我们不懂,很多时候都用上了亲切的“本地乡音”。慢慢地,我们心中对被告的不满伴随调解过程逐渐消散。对方也感受到孔法官站在中立角度解决问题,充分了解他们的关切和担忧,也表态愿意配合调解。
夕阳照进法庭,一切都格外的柔和。在孔法官的努力下,关于电梯施工方式、对方房屋的安全监测以及违约条款等双方关心的事项,都一项项确定了下来。
“孔法官,如果将来施工后我的房子检测出问题,他们说房子本身存在问题,那可怎么办?”调解尾声,对方两夫妻对这一点还心存疑虑。
“你看这样是否可以?从电梯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竣工验收合格后三个时间节点,对你的房屋进行动态安全监测,一来有了对比,不怕将来产生争议,二来你们也可以更加放心。”孔法官充满智慧的建议,让两夫妻频频点头。
“现在你们双方一致同意,调解协议自双方在调解笔录上签字或捺印后就具备了法律效力。”为了让我们放心,孔法官还向我们普起了法。
“感谢孔法官!我们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一名邻居笑着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开心之余的我,郑重地在调解笔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叮……”很快,我们手机里就收到了“新鲜出炉”的民事调解书。
电梯顺利装上后,我们这些高层住户的生活方便了许多。大家一合计,想去感谢孔法官,却被告知孔法官调回了玉环法院本部,路途较远,我只能将感谢的话藏在心里。
事情过去一年多了,看见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典型案例,瞬间让我重温了这起烦心事的解决过程,又想起了孔法官。
为民司法,为民解忧,她是人民法院的好法官。“下次去玉环时,一定替我们当面感谢她。”接受了邻居们的委托,我要争取农历过年前完成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