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建德市大洋镇“乡贤调解室”内,一起因建房产生的邻里矛盾被顺利化解,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再续邻里情,并对乡贤调解员表达了由衷的谢意。
这是大洋镇依托“乡贤”特色进行矛盾多元化解的一个侧影。近年来,大洋镇以乡贤群体为依托,将乡贤文化和人民调解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乡贤调解新模式,聚合乡贤力量,创新社会治理,助力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
前段时间,大洋镇一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车超载,途经上源村戴某房屋边道路时,导致其房屋出现新鲜裂缝。为此,戴某多次跑到工地讨要说法,在要求修缮其房屋屡次遭拒后,戴某与项目部负责人发生了激烈争执。
该村乡贤调解员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介入调解。在实地查看了戴某房屋损坏情况后,调解员又对周边村民进行了大量走访,并调看了事发道路监控录像,最后,叫来项目部负责人和戴某进行当面调解。经过调解员一番说事理、讲法理、摆情理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由第三方对戴某的住房进行鉴定,视房屋受损情况由项目部作出相应赔偿。
“乡贤调解员对本地乡俗民情比较了解,具有人熟、地熟、事熟的天然优势,更容易与双方当事人推心置腹地沟通交谈,增加感情认同,既能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又解开了双方的心结,消除情感隔阂,实现情理与法理的交融。”大洋司法所所长朱利青介绍说,通过积极挖掘乡贤资源,将乡贤文化和人民调解工作有机结合,不仅成功化解了一批复杂疑难案件,也打造了“一杆秤”调解团队等一批优秀调解品牌。
据悉,大洋镇目前成立有镇级乡贤调解室1个、村级乡贤调解室19个,形成了足不出村就地调解的乡贤调解网络。“如今,群众的小矛盾、小纠纷经乡贤出面调解,大都高效化解在了基层。”大洋镇副镇长格文广介绍说,借助乡贤文化这种独特优势,乡贤调解室在调解人身损害、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劳动保障、土地纠纷等矛盾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目标。
为了充分挖掘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大洋镇还鼓励、引导更多乡贤反哺桑梓,在谋发展、惠民生、促治理等方面发挥优势,如在大洋村设立村企联合议事厅,在杨桥村设乡贤文化馆、乡贤议事厅,鼓励更多新乡贤人士参政议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社会价值引领、基层自治、乡村文明、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大洋镇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先后推出‘道德银行’‘网组+’‘最多反映一次·先锋17跑’等举措,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治理基础,是2024年平安创建大比拼全年红榜乡镇。”大洋镇党委副书记王晓静说,下一步,大洋镇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努力打造“做得好、叫得响、信得过”的特色乡村治理品牌,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
来源:浙江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