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养老诈骗犯罪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24-07-31 17:02:27    来源:东北法制网     浏览:本月:

    ​养老诈骗犯罪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山阳县人民检察院  周京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一批不法分子假借养老之名,以老年人群体为侵害目标,实施骗取财物的各类违法犯罪已表现出网络化、智能化、集团化等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为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促进老年人权益保护,本文对养老诈骗犯罪高发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推动解决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的突出问题,促进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溯源治理。

      一、当前养老诈骗犯罪高发的原因分析

      (一)老年人生活空虚,精神生活有待丰富。当前,中国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退休后老年人有了自己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他们不仅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也需要琴棋书画诗酒花。但现实中,老年人文化服务仍相对滞后,养老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再加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子女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他们,与其进行情感交流,造成老年人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的空虚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投资经验不足,防范意识有待提高。从已办理案件中不难发现,大多数老年人缺乏金融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封闭,对投资理财了解程度较低,投资经验匮乏,无法有效辨别投资项目、理财产品的前景和价值。同时,老年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防范意识不强,大部分非法集资案件中,受害人之间都有一定的“介绍、连带”关系,往往都是部分早期投资者得到短暂的高回报后,又向自己的身边人进行介绍,产生了连锁效应,而其他老年人看到有人投资赚钱,便产生跟风投资心理。

      (三)养老产业不健全,行业监管有待加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截至目前尚没有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在养老服务的行业准入与退出、养老服务的质量与评估、养老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养老服务人员的从业资格、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养老产业融资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监管不足或缺位问题,这导致有的养老服务参与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出现违规违法操作等行为,从而扰乱了养老服务的市场秩序,影响养老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最终损害老年人的切身利益。

      二、预防打击养老诈骗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犯罪惩处力度,全力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以养老诈骗打击专项行动为契机,依法严惩各类以养老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广泛发动群众,强化部门协同,及时发现核查案件线索,快速侦破案件,并全力做好追赃挽损工作。加强养老产业的监管,从严查处无证无照、超范围从事养老服务的经营行为。加大对保健品、药品等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现象的整治力度,强化网络、电视、广播等平台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民事、行政、刑事多种手段加大监管、严厉追责。

      (二)凝聚社会家庭合力,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优化城乡养老供给,鼓励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产品“适老化”改造,推动“智慧助老”行动。关心老年人身体健康同时,关注其精神需求,促进老年人文化产业发展,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发挥家庭作用,传承敬老爱老传统美德,鼓励年轻人参与志愿助老行动,关爱孤寡老人。

      (三)加强宣传防范,提高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加大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老年人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平台等互联网络媒体的合作,针对老城区、乡镇农村老年人较多的特点,适时开展现场普法。通过典型案例警示,全面揭示各类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的新套路新骗术,提醒老年人谨慎进入各类投资理财市场,通过正规渠道就医、购买药品,摒弃封建迷信思想等。

    来源:东北法制网
    责任编辑:宗何
    东北法制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刊发部分内容摘录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占了您的版权,请邮件告知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1020994号-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