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利用好非遗进景区

    发布时间:2024-08-07 11:04:29    来源:山西日报     浏览:本月:

      省文旅厅印发的《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演艺、非遗进景区。截至目前,省内4A级以上景区已经阶段性或常态化引入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实践证明,顺应文化消费需求转型升级,我省推动非遗进景区优势独特、大有潜力可挖。

      非遗和旅游结合,不仅能够提升景区的文化底蕴,创新旅游业态,还提供了大众近距离接触和体验非遗技艺的空间平台,使非遗通过旅游市场走进千家万户。如今,不少景区打造了非遗工坊、非遗体验馆、非遗街区、非遗民宿等,通过展演、展销以及各类体验和游玩项目,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感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提高了非遗保护的参与度。因此,要更好促进非遗进景区,让非遗在与旅游的融合中得到保护与传承。

      推动非遗进景区,要正确把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保护好、传承好才能利用好。应该看到,一些景区在引入非遗项目的过程中,暴露出非遗产品“泛滥”、特色不够凸显、文化创意不足等问题,影响游客体验感。

      切实把传统文化要素融入到当代生活中。要因地制宜,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从其他地区引入非遗项目要适合本地文化生态,避免生搬硬套、简单移植和同质化发展。立足非遗的文化内核,坚持非遗的文化底色,避免过度商业化对非遗传承的损害。加强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将非遗内容纳入旅游行业培训范围,提高旅游从业者合理利用和传播非遗的意识和能力,引导游客欣赏、尊重、认同和传播非遗。

      推动非遗进景区,还要因地制宜,与乡村游、县域游良性互动。2023年,我省推出10条省级非遗旅游主题线路,不仅将许多特色非遗项目有机融入旅程,还把更多游客带到了县域、农村,拉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要鼓励、引导各地牢牢抓住“非遗+旅游”的发展机遇,积极运用“非遗+演艺”“非遗+文创”“非遗+民宿”等形式,真实、活泼地将非遗及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给游客,用非遗活化利用赋能乡村游、县域游,也让更多的山西非遗被人所知晓,实现人民的非遗为人民所享。

      有景区必有演艺,有景点必有非遗。新时代新征程上,“非遗进景区”能够为旅游赋予新的发展动能,而这也是非遗自身保护与传承的过程。着眼未来,希望非遗传承在文旅融合下不断结硕果,为风景添彩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宗何
    东北法制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刊发部分内容摘录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占了您的版权,请邮件告知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1020994号-15
    Top